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兩岸關係專題研究
SEMINAR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 
開課學期
98-1 
授課對象
國家發展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周繼祥 
課號
NtlDev5017 
課程識別碼
341 U2080 
班次
02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開課時間與地點請見本所網頁。
限碩士在職專班生
總人數上限:4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一、課程主題:本課程旨在深入探討兩岸關係,藉由各個單元、專題的討論,從不同的專業知識領域和不同的政黨立場觀點,解析過去、現在和未來的兩岸關係。
二、課程要求:本課程以討論為主,由選課學生依個人興趣、專長擇一單元提出報告,供同學進行討論,並參考授課老師評論意見改寫成期末報告。
三、預期成果:
(一)使學生洞悉兩岸關係的過去、現在和將來。
(二)彙整並凝聚國人對兩岸關係的共識。
(三)對政府大陸政策提供規劃與建言。

第一週 授課說明及要求
第二週 第1單元:【兩岸關係的背景】
包宗和、吳玉山主編(1999),《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》,台北: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,第一章。
周繼祥(2009),從中共「兩會」看大陸政經社情勢與對台政策走向,「從中共"兩會"看大陸政治經濟情勢與兩岸經貿走向」研討座談會,台北,財團法人兩岸遠景交流基金會。
第三週 第2單元:【從歷史觀點看兩岸關係】
蔡政文、林嘉誠(民78),《台海兩岸政治關係》,台北:國策資料中心。
葛劍雄(1994),《統一與分裂:中國歷史的啟示》,第二章:分與合、第三章:分合的標準,頁29-82、83-103。
林佳龍、邱澤奇主編(1999),《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: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》,台北:月旦出版社。
邵宗海(2003),《當代大陸政策》,台北: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。
張亞中、李英明(2003),《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》,台北: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。
第四週 第3單元:【從政治觀點看兩岸關係】
高朗、張五岳、吳秀光、石之瑜、吳玉山、袁易等著,包宗和、吳玉山主編(1999),《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》,台北:五南圖書公司。
徐斯儉、吳玉山主編(2007),《黨國蛻變:中共政權的菁英與政策》,台北:五南圖書。
第五週 第4單元:【從經濟觀點看兩岸關係】
吳介民(1996),〈經貿躍進,政治僵持?─ 後冷戰時代初期兩岸關係的基調與變奏〉,收錄於《台灣政治學刊》第一期,台北:月旦。
兩岸遠景論壇(民91),《WTO架構下的兩岸經貿關係論文集》。
童振源(2003),《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》,生智文化,第12章。
周繼祥(2009),中共參與亞太經濟機制現況之研析,「遠景基金會論壇」,台北,財團法人兩岸遠景交流基金會。
第六週 第5單元:【從社會觀點看兩岸關係】
趙彥寧(2002),〈公民身份、國族主義與親密生活:以老榮民與大陸新娘的婚姻為研究案例〉,《重訪東亞:全球、區域、國家、公民文化研究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》,南投:暨南大學。
郭正亮(1996),〈從社會和解到國家和解—以小搏大的兩岸經略〉,《國家發展的新形勢:變局中的台灣研討會》,高雄:中山大學。
第七週 第6單元:【從法律觀點看兩岸關係】
黃昭元主編(2000),《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》,台北:學林文化公司。
張亞中(1998),《兩岸主權論》,台北:生智。
第八週 第7單元:【從文化觀點看兩岸關係】
Prasenjit Duara(1993), “De-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Nation”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, no. 30(July),pp.1-26.
Harry Harding(1993), The Concept of “Greater China”: Themes, Variations, and Reservations. China Quarterly, 136(December),pp.660-686.
Lucian Pye(1993), “How Chinese Nationalism was Shanghaied”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, no. 29(January),pp.107-133.
Samuel S. Kim & Lowell Dittmer(1993), “Whither China’s Quest for National Identity” In Dittmer & Kim(eds.)China’s Quest for National Identity,pp.237-290.
第九週 第8單元:【從國際觀點看兩岸關係】
James R. Lilley & Chuck Downs合編;張同瑩、馬勵、張定綺譯(1999),《臺灣有沒有明天? - 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》(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),台北: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。
包宗和、吳玉山、明居正等著,包宗和、吳玉山主編(民88),《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》,台北: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。
唐正瑞(2000),《中美棋局中的台灣問題(1969.1 

課程目標
一、推敲兩岸關係的性質和定位。
二、探究兩岸關係的歷史沿革和癥結。
三、剖析主要政黨對兩岸關係的主張。
四、預測未來兩岸關係的可能發展。
 
課程要求
指定閱讀和撰寫報告。
評量方式:
1.平時成績40%:平時成績佔40%,由授課教師觀察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討論或回答問題的表現給分。
2.期末報告60%:依國科會所訂之論文規格,撰寫8,000字左右之期末報告,占學期總成績60%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Panitchpakdi, Supachai and Mark L. Clifford ( 2002) China and the WTO﹕Changing China, Changing World Trade, Singapore﹕John Wiley & Sons(Asia) Pte Ltd.
Song, Ligang, eds.(2002) Dilemmas of China’s growth in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. Canberra: Asia Pacific Press.
James R. Lilley & Chuck Downs合編;張同瑩、馬勵、張定綺譯(1999),《臺灣有沒有明天? - 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》(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),台北: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。
丁樹範主編(2002),《胡錦濤時代的挑戰》,台北: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。
大前研一著、黃碧君等譯(2003),《中華聯邦》,台北:商周出版。
包宗和、吳玉山主編(民88),《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》,台北: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。
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印(民88),《兩岸關係大事紀》,台北:法務部調查局。
有林、鄭新立、王瑞璞主編(1998)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鑑(1949-1997)》(全五冊),北京:紅旗出版社。
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(民95),《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》,台北:頂佳公司。
李樹直、郭濱(2003),《十六大與未來中國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。
卲宗海(2006),《兩岸關係》,台北:五南出版社。
周繼祥(2000),〈「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」白皮書發表後兩岸關係發展的新趨勢〉,台北:《立法院院聞》月刊,第二十八卷第四期。
周繼祥(2001),〈新世紀兩岸青年交流的展望〉,「第十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」,成都,中國社科院台研所、全國台研會。
周繼祥﹙2001﹚,〈當前兩岸關係平議〉,台北︰《立法院院聞》月刊,第二十九卷第一期。
周繼祥(2002),〈邦聯構想平議〉,《立法院院聞》,第三十卷第一期,pp.53-60。
周繼祥(2002),〈加入WTO後的兩岸關係〉,「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」,青島,中國社科院台研所、全國台研會。
杭廷頓、柏格(S. P. Huntington & P.L. Berger)主編、王柏鴻譯(2002),《杭廷頓&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》,台北﹕時報文化出版公司。
林佳龍、鄭永年主編(2001),《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》,台北:新自然主義公司。
郭偉峰主編(2005),《胡錦濤與兩岸關係新思惟》,香港: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。
凌志軍(2003),《變化:1990─2002年中國實錄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。
唐正瑞(2000),《中美棋局中的台灣問題(1969.1-1999.12)》,上海:人民出版社。
徐博東主編(2008),《台灣政局發展與兩岸關係》,北京:台海出版社。
章念馳(2002),《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》,香港﹕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。
章家敦(Gordon G. Chang)(2002),《中國即將崩潰》,台北:雅言文化。
談崢、于海江等譯(2005),《他改變了中國─江澤民傳》,上海﹕世紀出版集團。
郝望(2006),《台海兩岸─綜合實力對比及預測》,台北: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